PPP覆盖了19个主要经济社会领域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2018-09-02

当今,全球投资者非常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投资机遇。其中,中国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实践,这个市场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蓝海。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逐步引入一些PPP初级形式,主要作为政府市场化融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为满足民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中国相关部门积极借鉴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成熟经验和做法,探索在中国公共服务领域推行PPP改革。

2013年以来,中国把PPP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范实施,发挥PPP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放宽准入、打破垄断,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公平竞争。经过3年改革实践,中国PPP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宏观层面,PPP改革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在公共服务领域落实为一项实实在在、可操作、可执行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创新活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动能转换。在中观层面,PPP改革有效推动了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微观层面,PPP倡导物有所值理念,通过公平竞争、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分配、绩效付费、透明公开等创新管理手段,使政府少花钱、多办事,公众获得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资本获得更多新的商机。

目前,中国PPP大市场已初步建立,成果超过预期。在不少地方,PPP已成为政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利用3年时间初步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操作规范,初步建立了包括法规、政策、指南、合同和标准等5个层面的制度体系。

二是PPP大市场初见雏形。截至2016年底,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收录全国入库项目1.1万个,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农业、旅游、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19个主要经济社会领域,投资额达13.5万亿元。其中,绿色低碳和社会类项目稳步增加,政府付费和混合付费项目上升至66%,系统集约项目增多,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PPP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改革综合效应初步显现。对政府而言,PPP改革加快了法治政府、信用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对市场来说,PPP市场催生了各类社会资本公平竞争,增加了改革发展的市场新动能。对公众而言,通过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和公开透明管理,在公共服务领域行使参与权、监督权和发言权有了更多渠道和手段。

虽然目前PPP改革在统一顶层设计、法制政府和信用政府建设、政府监管、社会资本公共责任、民营企业参与率等方面仍有不足,但随着改革深入、制度完善、规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的加强,一个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中国PPP大市场会日益兴旺发达。

国投信达相关人士表示,PPP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的这三年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各建设领域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国投信达政信金融服务集团秉承“政信为本,服务民生”的核心理念,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以PPP模式参与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地方政府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化解地方产业难题,助力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洲产业投资俱乐部

Copyright ©2017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周一至周日 9:00-17:00

021-50183999